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我和喪屍有個約會─談喪屍電影與個人意識的問題
首先,在這裡申報利益問題,本人是十分喜愛喪屍電影的,當然除了是因為喪屍電影結尾那段重金屬音樂之外,絕大部份的原因是因為這類型的電影都能充分地滿足筆者的官能刺激,看得本人非常過癮。是故特此談談這個話題。
回到正題,重整當今的流行文化,喪屍其實算是一門新興的文化產物。論及喪屍電影其實在三十年代早已有之。可惜,到了1978年的《Dawn of the Dead》才獲得空前的成功,及後有血腥教父之稱的Lucio Fulci拍出Zombie 系列的電影更把其發揚光大。之後,當然是好萊塢對喪屍電影的大量生產,如《活死人空間》、《生化危機》全輯、《惡靈古堡》和《死之鬼屋》外,還有近年已經進入了瘋狂狀態的《喪屍舞孃》和《索女、喪屍、機關鎗》等等。到了現在這種大玩喪屍的電影幾乎隨處可見,再加上電子遊戲的吹捧,一般人就算不看電影,不打電子遊戲亦會對「喪屍」這個字彙有所認識。所以說,喪屍委實是在當代文化上佔了其中一個席位,雖然不算大,但也不容忽視。
所謂「喪屍」即活死人究竟是甚麼東西呢﹖從電影裡,只見那一隻隻喪屍面容扭曲,血肉模糊,拖著遲緩的身軀四處行走,宛如行屍走肉。單看這點倒有些像早上須上班的上班族。他們只要一看見人類就會極其興奮,張牙舞爪地擁過來,務求把人類吃掉或咬死。一般人會把喪屍定性為那些人已經喪失了自我意識,只遺下獸性的本能,彷彿就是活著的死人一樣,是故稱為活死人。有趣的是那群失去了自我意識的人類理應不會揀飲擇食才對,為甚麼總會見到他們對那些可愛的小動物視而不見,而偏偏只死追著一眾可憐的主角們﹖
再說,談到自我意識(self consciousness)這個詞彙,能演繹為分辨自我的能力,即人之所以會說「我」這個字彙,就是因為有這個分辨自我的能力。這能力分辨得到「我」,除「我」之外,一眾其他的東西都稱作「他」或「他們」。另外一方面,自我意識亦包括對外在的觀感,亦即是肚餓,口渴或痛也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
現在問題來了,喪屍必須失去其自我意識才能被稱作喪屍,如果喪屍擁有自我意識,見到自己血肉模糊的身軀,恐怕會被自己嚇傻,然後理所當然地自暴自棄。哈﹗喪屍自暴自棄,這就是喪屍擁有自我意識的後果。所以說喪屍是斷無可能擁有自我意識的。
那樣的話,那喪屍沒有自我意識的下場是如何呢﹖按照理論,即不能分辨自我和其他的分別,即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吃自己和吃同伴了。皆因當自己肚子餓的時候,有甚麼比得上吃自己手上的肉更為方便嗎?一般人為甚麼不吃自己,是因為他們能區分「我」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個體,是不能吃的。那既然喪屍沒有自我意識的話,實在是分不出誰是我,誰是他,那自己吃甚麼其實都是一樣而已。
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問題,沒有了自我意識,亦即肚子也不會感到餓,那為甚麼還想吃人﹖如果說是只餘下獸性,那繁殖下一代也是阿﹗怎不見喪屍走去強姦別人﹖
說來說去,就只能解釋為喪屍其中一些的自我意識被強行刪除了,只餘下那些會攻擊人類意識的留了下來。
但是誰說自我意識是可以分割的﹖
到最後只能說喪屍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產物。
關於自我意識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有機會再作詳談。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從《保衛奇俠》看「無敵」
所謂「無敵是最寂寞,最是痛苦。」這句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歌詞,究竟有甚麼人能真真正五地體會到個中的含意呢?事實上,無敵這個詞彙,一般來說是沒有辦法切身地感受得到。就算是古時所曾存在過的所謂習武之人,亦不能斷言自己所向無敵,皆因凡是對武術有所認知的人皆有一山還有一山高這個概念,是故斷斷不會輕易自然天下無敵。所以「無敵」這個字彙,實質我們是不可能體驗得到的。不過還好,人最厲害的東西莫過於期想像力,若然想像力還不足以使我們對無敵有所啟悟,我們還有電影,這幫助我們想像的好工具。我們只要參照《保衛奇俠》裡的Dr.曼克頓,我們就能略知一二。
究竟為甚麼會說此君能被稱作無敵之人呢?首先,從物理上的觀點來說,此人其實是超越了兩個十分強大的狀態,一是空間,二是時間。這兩種東西可以說是人類的最大敵人。而他,因他機緣巧合地獲得了衝破三維空間的能力,所以說我們所懼怕的一切,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如果真如以上所說,Dr.曼克頓確實是一個無敵的人,那他又是不是最寂寞和最痛苦呢?
答案恐怕是是的,因為從電影裡來說,他的能力越大,所背負的東西越多,亦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所想和與他分擔一切。你能從他一開始雄赳赳的模樣,到後來變得面貌委瑣,縮頭縮腦那副模樣。最後甚至眾叛親離,無奈之下唯有出走火星。如果無敵如戲中所言,那應該算是最寂寞和痛苦了。
不過反過來說,一個超越了時間、空間的人,還算不算是一個人呢﹖電影中不止一次捉出了這個問題,一個連時間和空間起管不了的生命,會不會已經成為了神呢﹖再者,既然他是無敵,那他為甚麼會落得如此的下場呢?
看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究竟為甚麼會說此君能被稱作無敵之人呢?首先,從物理上的觀點來說,此人其實是超越了兩個十分強大的狀態,一是空間,二是時間。這兩種東西可以說是人類的最大敵人。而他,因他機緣巧合地獲得了衝破三維空間的能力,所以說我們所懼怕的一切,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如果真如以上所說,Dr.曼克頓確實是一個無敵的人,那他又是不是最寂寞和最痛苦呢?
答案恐怕是是的,因為從電影裡來說,他的能力越大,所背負的東西越多,亦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所想和與他分擔一切。你能從他一開始雄赳赳的模樣,到後來變得面貌委瑣,縮頭縮腦那副模樣。最後甚至眾叛親離,無奈之下唯有出走火星。如果無敵如戲中所言,那應該算是最寂寞和痛苦了。
不過反過來說,一個超越了時間、空間的人,還算不算是一個人呢﹖電影中不止一次捉出了這個問題,一個連時間和空間起管不了的生命,會不會已經成為了神呢﹖再者,既然他是無敵,那他為甚麼會落得如此的下場呢?
看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資優
差不多十年前,在一次親戚的聚會中,聽到姨媽和姑姐分別在為自己家的小明和小美被列入為資優而沾沾自喜。
小明從小對音樂很有天分,再加上姨媽的栽培,年紀小小已經考取鋼琴八級試。因此,各小學也爭相羅致小明到自己的學校中。就讀小學期間,小明也因為興趣的關係,開始自己作曲起來,作品也受到外國音樂學校的青睞。當然,以小明的天才,升上一流的中學也不是難事。姨媽也正在炫耀這件事。
姑姐也不甘示弱似地訴說家中的小美對科學如何的有興趣,數學更是小美的強項等等。生怕自己的小美會給比下去。沒錯,小美對天文和數字的天分很高,還是小學生的她,已經在學習奧林匹克數學。姑姐也正在苦惱要不要給自己的女兒去參加小太空人訓練計劃。
那次聚會後,大家也沒有見面。直到最近,在一個婚禮上,再次碰到她們二人。很奇怪,她們沒有坐在一起,也沒有繼續炫耀她們的兒女。就算別人問起,她們也只是支支吾吾,不太想提起。
婚禮後,筆者向家母詢問小明和小美的情況,怎知道原來那幾年發生了這樣的事。
小明的音樂天分在中四開始不被姨媽重視,雖然小明一再反抗,但姨媽竟然說鋼琴只是幫助小明考入一流小學﹑中學的籌碼。要是會考和高考的成績不好,就不能考入大學,也不能賺錢。小明堅持當音樂家也可以賺錢,而且對自己的作曲天分很有信心,可惜姨媽還是一意孤行。小明在無奈之下,也只能屈服。
小美的情況也好不了很多,那時候因為小太空人訓練計劃,小美對天文的興趣日益加深。再加上小美的數學才能,修讀物理是不二的選擇。姑姐也讓小美在大學專修物理,其後小美也順利的升上了美國的研究院。可惜,正當小美在埋頭苦幹那些黑洞和星球的時候,姑姐下令小美要放棄學業,原因是怕小美再這樣研究下去會嫁不出。小美一向孝順,也不怎樣就這樣乖乖的放棄研究回港。
聽罷,思忖著,原來資優也不過是小朋友時期的煙花,綻放過後,還是要回復平凡的人生。
小明從小對音樂很有天分,再加上姨媽的栽培,年紀小小已經考取鋼琴八級試。因此,各小學也爭相羅致小明到自己的學校中。就讀小學期間,小明也因為興趣的關係,開始自己作曲起來,作品也受到外國音樂學校的青睞。當然,以小明的天才,升上一流的中學也不是難事。姨媽也正在炫耀這件事。
姑姐也不甘示弱似地訴說家中的小美對科學如何的有興趣,數學更是小美的強項等等。生怕自己的小美會給比下去。沒錯,小美對天文和數字的天分很高,還是小學生的她,已經在學習奧林匹克數學。姑姐也正在苦惱要不要給自己的女兒去參加小太空人訓練計劃。
那次聚會後,大家也沒有見面。直到最近,在一個婚禮上,再次碰到她們二人。很奇怪,她們沒有坐在一起,也沒有繼續炫耀她們的兒女。就算別人問起,她們也只是支支吾吾,不太想提起。
婚禮後,筆者向家母詢問小明和小美的情況,怎知道原來那幾年發生了這樣的事。
小明的音樂天分在中四開始不被姨媽重視,雖然小明一再反抗,但姨媽竟然說鋼琴只是幫助小明考入一流小學﹑中學的籌碼。要是會考和高考的成績不好,就不能考入大學,也不能賺錢。小明堅持當音樂家也可以賺錢,而且對自己的作曲天分很有信心,可惜姨媽還是一意孤行。小明在無奈之下,也只能屈服。
小美的情況也好不了很多,那時候因為小太空人訓練計劃,小美對天文的興趣日益加深。再加上小美的數學才能,修讀物理是不二的選擇。姑姐也讓小美在大學專修物理,其後小美也順利的升上了美國的研究院。可惜,正當小美在埋頭苦幹那些黑洞和星球的時候,姑姐下令小美要放棄學業,原因是怕小美再這樣研究下去會嫁不出。小美一向孝順,也不怎樣就這樣乖乖的放棄研究回港。
聽罷,思忖著,原來資優也不過是小朋友時期的煙花,綻放過後,還是要回復平凡的人生。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電影短評 - 地球停轉日身體與靈魂的反思
要評論《地球停轉日》這戲恐怕晚了點,畢竟這套電影上畫已經有好一陣子。普遍的觀眾和影評人對此戲其實已有了既定的想法,但我姑且嘗試以嶄新的角度去看看這齣電影的深度如何。
在未看此電影時,其實已知這套電影的導演史葛大衛遜(Scott Derrickson)曾經執導過一度膾炙人口的《廿二世紀殺人網絡》。談到這齣接近家喻戶曉的電影就不得不把話題差開一點點提到此導演史葛總愛把一些哲學裡被廣泛討論的題目溶入自己的作品裡。是故在《廿二世紀殺人網絡》這一系列的作品中,觀眾或多或少會觸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本我意識(Self-conscious)或真實(Reality)等哲學話題。雖然在電影中所提及的哲學問題皆只是點到即止,區在入門的級數,但確實是應用在史葛的作品裡。
轉入正題,談到他最新的作品《地球停轉日》,此戲同樣是與《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男主角奇洛李維斯合作。此君致演出《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後,同樣地像史葛一樣愛上了哲學,是故總是接拍些帶有點哲學味道的電影。
是次史葛大衛遜的作品《地球停轉日》所探討的話題同樣是有一種哲學的味道。故事講述有一天一隻外星生物突然連同自己的坐騎抵達地球,緊張的人類誤把他視為侵略者,把他射傷後捉回自己的基地。接著發現竟然在外星生物奇怪的皮膚之下是一個人類而且有名字為卡圖。隨著美國的代表 有介事地問卡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一場有關所謂身體(physical things)和靈魂(non-physical thing)的討論正式展開。卡圖表示自己在外太空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而來到地球之後只是以一副可以識應地球生態的驅殼來活動。及後卡圖被送往密室,被測謊帥查問道:「你感到痛嗎?」「我的身體感到痛。」這個怪異的對話開始。導演正式向他的觀眾投擲了一個強大的問題。「究竟人類除了身體之外還有甚麼?」卡圖反覆地用了我的身體感到痛楚、我的身體感到不自然,是否暗示除了身體外還有一些超越身體的東西存在?而如果我們的身體便已經代表了我們的全部的話,那卡圖為甚麼不用「我」一個字,而用了「我的身體」來代表他自己呢?觀眾可能會說他是外星人不是已經能解釋一切了嗎?但細心想想,他是外星人,所以他除了身體外可以有一種更超越的存在。但作為人類的我們不是曾聲稱除了肉體外我們還有一樣特質超脫已出的?那不是我們的靈魂嗎?而靈魂不是一連不滅的東西嗎?人類的靈魂是否能那外星人一樣以不同的驅殼繼續活著?導演憑著這單單的幾句對白道出了這齣電影所要觸及的話題。
及後,導演沒有放任此題目就此沒落在觀眾的回憶裡,到了末段,人類小孩懇求卡圖能夠像救活之前那個死者一樣救活自己的父親。卡圖搖頭說:「這是不能辦到的,他已轉化成另一種東西了。」身體是滅亡了,那靈魂呢?既然身體已經轉化成別的東西,那靈魂是否又能轉化呢?若果靈魂仍然存在而沒有轉化或消失,那他的父親還能否稱之為活著?
透過此電影作者問了無數個類似的問題,可惜的是在電影或現實生活中亦不可能讓觀眾找到所謂絕對的答案。但姑且不論這個,這齣電影的檔次已經遠遠超出了一齣普通的商業科幻片了。
訂閱:
文章 (Atom)